阳郊政办发〔2022〕48号
阳泉市郊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阳泉市郊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
登记成果更新汇交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相关单位:
现将《阳泉市郊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实施。
阳泉市郊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阳泉市郊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
更新汇交实施方案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是维护农民财产权益的核心内容。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自然资源部工作安排,为依法维护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权益,按照《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的通知》(自然资发〔2022〕19号)、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山西省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实施方案》的通知(晋自然资发 〔2022〕31号)和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关于印发《阳泉市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实施方案》的通知(阳自然资发 [2022]292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自然资源部、山西省自然资源厅统一部署安排、统一政策口径、统一数据标准、统一时间节点,以县(区)为单位,利用现有成果资料,按照“县级主体、市级初验、试点先行、逐级汇交”的工作要求,2023年6月10日前高质高效完成全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入库、更新、汇交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稳妥有序
由点到面,逐步铺开,把握工作节奏,聚焦关键环节,理清难点重点,分阶段做好各项工作。充分调动乡村两级的作用,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确保风险可控,避免激发社会矛盾。
(二)坚持依法依规
将依法依规贯穿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工作全过程,严格履行登记程序,确保工作质量,保证关键环节、核心要件不缺失,确保登记成果合法有效,经得起历史检验。
(三)坚持不重不漏
全区集体土地要全部纳入本次工作范围,认真调查核实,与已开展的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等工作做好衔接,确保全覆盖、无死角。对于权属清晰的,要全部进行登记,发放不动产权证书,做到“应更尽更”“应登尽登”“应发尽发”;对于权属存在争议的,要组织开展权属争议调处,对短期内难以完成权属争议调处的,划定争议区范围,待完成争议调处、权属清晰后,及时登记发证。
三、工作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656号)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743号)等。
(二)政策文件
《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7号)、《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国土资源部令第63号)、《国土资源部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国土资源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财政部 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的通知》(自然资发〔2022〕19号)等。
(三)标准规范
《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TD/T 1066-2021)、《不动产 登记数据整合建库技术规范》(TD/T 1067-2021)、《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成果汇交规范(2021年修订版)》、《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接入技术规范(2021年修订版)》、《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不动产单元设定与代码编制规则》(GB/T 37346-2019)等。
四、主要任务
(一)更新汇交地籍区、地籍子区成果
在保持地籍区、地籍子区整体稳定的基础上,结合行政区划调整、乡村撤并等实际,以区为单位,对现有地籍区、地籍子区划定成果进行更新。
(二)完善更新现有成果
要充分利用相关工作成果资料,对现有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进行核实,现有成果发生变化或经核实存在错误的,要结合工作实际,针对性开展补充调查,通过市级不动产登记系统,分类办理相应登记业务,规范完成登记发证工作,发放不动产权证书。
我区已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且建立了数据库,在更新调查基础上,要按照《不动产登记数据库标准(2021修订版)》等技术规范完成数据格式转换、坐标转换、信息补充录入、数据整合关联等工作,同时因行政区划调整、乡村撤并等涉及地籍区、地籍子区划定成果更新的,要重新编制或补充编制有关宗地不动产单元代码,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数据库。
(三)完善不动产登记系统
协调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数据库纳入不动产登记系统,做好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关联、衔接。
(四)完成成果质检汇交
区自然资源局对更新后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包括地籍调查成果和登记成果)进行全面自查自检,形成自检报告,报请市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验收,确保登记成果的完整性、规范性和一致性。
(五)切实做好权属争议调处
要认真落实土地权属争议调处的属地责任,以本次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争议调处机制,及时掌握权属争议状况,建立权属争议案件信息库,依职责做好权属争议调处。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权属争议,组织做好跨本行政区域权属争议案件的前期调查工作,充分发挥调解作用,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当地、化解在基层,确保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工作顺利进行。
(六)建立健全成果日常更新和应用机制
自2024年起,区自然资源局结合国土变更调查,定期组织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进行整理核实、查缺补漏,及时予以更新。协调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逐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建立健全登记成果更新和应用机制,保持登记成果现势性、准确性和实用性,充分发挥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在项目用地报批、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等自然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的基础性作用,切实提高我区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效维护集体合法权益。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工作
1.资料收集。
全面收集与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有关的数据资料,主要包括:
(1)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
(2)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数据。
(3)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成果。
(4)原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来源等原始资料。
(5)历年土地征收审批、划拨和出让等批准文件。
(6)互换土地的协议或土地调整文件、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材料、有关批准文件及不动产权属证书。
(7)土地权属争议调解书,集体与集体、集体与国有之间土地争议宗地情况。
(8)农民集体合并或撤销、行政区划调整等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集体名称或代码发生变化的相关材料。
(9)最新行政区划数据、高分辨率正射遥感影像图等。
(10)最新国土变更调查成果。
(11)将“四荒地”、河流、滩涂、农民集体使用的国有土地错误登记为集体土地情况,林权登记情况等。
2.成果整理分析。
对已有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成果和登记成果进行全面整理分析,根据成果的齐全性、规范性和合法性进行分类,分别建立工作台账。对已调查登记成果,核实内容是否完整、空间数据是否缺失、图属是否一致,坐标系统是否统一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基准是否统一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梳理需要更新完善的宗地,形成任务清单。
3.制定实施方案。
制定印发实施方案,确定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的工作内容、技术路线和工作计划等,确保工作稳步开展,有序推进。
(二)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
1.地籍区、地籍子区成果更新。
地籍区、地籍子区数据是宗地划分和不动产单元编码的基础,因撤乡并镇导致地籍区、地籍子区变化的,要及时更新、不重不漏。并向省厅上报最新行政区域界线及其地籍区、地籍子区划定成果。
2.核实并更新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
核实已调查登记的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权属状况,并根据权属核实结果,区分不同情形开展补充调查。
(1)已登记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址发生变化,但导致变化的法定文件(如土地征收批准文件)中已有明确界址坐标的,不再开展权属指界和不动产测绘。
(2)已登记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址发生变化或登记错误的(包括应分宗未分宗的),依据权属变化材料,依法依规开展补充地籍调查,编制不动产单元代码,履行权属调查程序。条件具备的,实地指认权属界线,采用解析法实测界址点;条件不具备的,可利用高分辨正射影像图,经图上指界签字后采集界址点坐标,形成地籍调查成果。对重要的以及影像上不清晰或有争议的界址点,采用解析法实测。
(3)因采用底图不同、测绘精度不同或坐标转换等原因,造成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其他集体土地存在交叉重叠或缝隙,经核实,界址未发生变化且不存在权属争议的,不再开展权属指界。按照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的走向说明等权属调查资料,结合影像特征线,调整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界线。
(4)存在权属争议且一时难以解决的,编制土地权属争议原由书,查清权属争议主体,经争议各方指认,对有争议部分划定争议区,设立争议宗地,编制不动产单元代码;对无争议部分单独设宗并编制不动产单元代码,核实并确定权属界线,对界址走向进行详细描述,纳入登记范围。
3.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更新。
对完成权属争议调处或只调查未登记的集体土地,按要求开展首次登记。对已登记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发生变化或经核实有误的,利用不动产登记系统,区分不同情形统一集中更新。利用更新后的登记成果及权属争议宗地信息,根据地籍图编制要求,生成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图。
(1)因征收导致全部或部分集体土地所有权消灭的,由区自然资源局依据土地征收批准文件等,报请区政府出具嘱托文件,市不动产登中心采取依嘱托方式统一办理注销或变更登记。
(2)因互换、土地调整等原因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转移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组织有关农民集体申请办理转移登记等登记业务,不动产登记机构按规定开展登记审核和登簿发证。
(3)因农民集体合并或撤销、行政区划调整导致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集体名称或代码发生变化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统一组织有关农民集体申请办理相关登记。涉及集体土地所有权发生转移的,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按规定办理转移登记;不涉及集体土地所有权转移的,办理变更登记。
(4)因采用底图不同、测绘精度不同或坐标转换等原因,造成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其他集体土地存在交叉重叠或缝隙,经核实不存在权属争议且界址无变化的,遵循“低精度服从高精度”原则,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按规定办理更正登记;因技术精度等原因导致登记簿记载错误,经核实不存在权属争议的,办理更正登记。
(三)成果检查汇交
根据“县级自检、市级检查、省级抽查”三级检查制度的有关要求,对完成更新的登记数据成果进行全面自检,分别报市局、省厅对更新汇交成果进行检查,并将通过质检的登记成果逐级分批离线汇交至省厅,包括区级工作报告(加盖区自然资源局公章)1份、市级验收意见1份、汇交资料清单2份、电子成果数据1份(拷贝介质可用光盘、专用U盘或移动硬盘),要注明数据导出时间,数据组织结构和命名规则等要求具体参照《不动产登记存量数据成果汇交规范(2021修订版)》。
六、时间安排
按照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要求,根据各地前期报送的工作计划,全省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工作以县(市、区)为单位,分三批次逐步完成(具体名单详见附件)。
(一)2022年12月15日前,印发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经费,因地制宜细化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并将工作方案上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备案。
(二)2022年12月20日前,完成地籍区、地籍子区成果更新。
(三)2023年6月10日前,将更新后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成果完成区级自检和市级验收,汇交到省厅。
(四)2023年12月底前,根据自然资源部质检结果,及时开展整改完善工作,直至全部成果报部质检通过。
(五)2024年起,按照省厅要求,逐步建立健全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日常+定期”更新和应用机制,做好数据更新维护。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对明晰土地产权关系、推进土地市场建设、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是下一步全省集体土地开发利用、建设用地报批的关键依据。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压紧压实责任。区政府成立以分管区长杨浩宇为组长,自然资源、农业农村、财政、水利、林草等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二)强化责任分工
区政府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的责任主体,要周密组织实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确保更新汇交工作按时保质安全完成;区自然资源局负责统筹、协调推进全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更新汇交工作;各乡(镇)、各相关部门依职能全力配合,做好组织动员、资料提供、权属纠纷化解等工作。
(三)强化经费保障
要按照《山西省自然资源领域省级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有关规定,落实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及时纳入财政预算,切实足额保障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工作经费。
(四)强化宣传引导
要通过各大主流媒体,多渠道宣传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相关政策、典型经验和工作成效,充分调动集体组织积极性,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附件:阳泉市郊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附件
阳泉市郊区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
汇交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 杨浩宇 区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 屈瑞洁 区自然资源局局长
成 员: 史月飞 区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牛 翔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郭智杰 区财政局副局长
徐淑芳 区水利局三级主任科员
王 洋 区林业局副局长
武海涛 区民政局党组成员
葛晓广 荫营镇副镇长
李永明 河底镇副镇长
荆珪财 平坦镇副镇长
杨 菁 李家庄乡副乡长
郭芝德 旧街乡副乡长
荆继东 西南舁乡副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