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泉市郊区人民政府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关于郊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091号提案的答复

    阳泉市郊区政府 www.yqjq.gov.cn 2024-12-09 15:58

    尊敬的程旭鹏委员:

        提出的《关注青年企业家发展,创新民营经济快车道》的提案已办理完毕,现答复如下:

    对您热切地关心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我们表示敬意!我们愿与您一道为全区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尽心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经济与科技一体化的重要带动力量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不仅创造了众多的社会财富,增加了财政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且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维护了社会稳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伟大梦想的战略举措。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支持。

    区委、区政府,坚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及时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各职能部门齐心协力,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区行政审批局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提升各部门、各乡镇服务民营企业意识和水平,为全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支持,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该局已承接原21家部门(单位)的228项行政审批事项,初步实现审批方式集成化,审批流程标准化,审批理念服务化的转变

    区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充分发挥协调、服务工作职能,帮助企业解决在发展中出现或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企业搭建包括政策宣讲、企业融资、人才培训、信息交流、技术创新和企业管理各项内容的服务平台。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支持、帮扶民营企业开展质量提升工程,引导民营企业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全区共有22家企业获得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5家企业获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6家企业获得中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1家企业获得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引导重点企业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通过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不断提升企业市场话语权。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强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该局联合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区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实施优秀企业家塑造工程。组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参加了2020北京大学、山西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总经理研修班;组织参加2020上海交通大学山西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董事长研修班;组织我区民营企业赴河北沧州南风环保有限公司进行学习及考察交流,完成项目对接,服务民企复工复产。开展“小升规”培训,实施民营企业家展翅工程。组织民营企业参加中小微企业股份制改造及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培训、中小企业发展机会公益咨询活动及三送活动;深入李家庄乡,依托阳泉市东风南方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及阳泉市恒瑞轩汽车销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汽车企业进行集中学习,入企指导非公党建。开展中青年民营企业家教育培训。邀请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史玉宝宣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邀请区司法局走进民企宣传民法典、召开“心系郊区 共谋发展”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建立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沟通联系制度,推进全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加强人才引进。制定出台郊区人才新政十条(试行)。强化青年优秀人才激励机制,落实人才公寓服务政策。引进高层次创业创新团队,引导人才服务基层扎根基层。搭建高校与用人单位对接平台。依托阳泉市郊区职业高级中学为郊区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培训25名新聘用工作人员。主动与山西工程技术学院对接,举办“新经济·新发展·新未来”区校融合创新论坛,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校地合作实现零突破。搭建民营企业通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引进优秀人才平台。依托阳泉365人才网、阳泉市掌上叁陆伍网络传媒有限公司举办首届阳泉市郊区网络招聘会,招聘会入驻企业79家,提供岗位348个,参会并投递简历4145人次,实名注册求职者2112人。

    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采取多项有力措施,精准服务民营企业,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主、民营企业职工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暴力犯罪以及黑恶势力犯罪,依法加强企业自主经营权、创新发展权保护,有效激发民营经济活力。推进破产审判机制建设,完善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依法处置“僵尸企业”,积极发挥破产审判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推动建立健全破产审判府院联动协同机制,联合其他部门协力解决企业信用修复、工商注销登记、破产程序中税费参与分配、税费缴纳等问题。

    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是区委、区政府,是全区人民共同的目。全区各级各部门发挥职能,齐心协力,坚定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加快民营企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强宏观引导,进一步做好民营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产业布局,加强信息交流、人才培训、法律维权、资金支持等服务企业工作,为民营企业的全面、健康发展做出不懈努力。